主页公司名称

您的位置: 首页
新闻中心
公司新闻

朱启伟:扎根基层保生产 积极创新增新效

作者: 石桥 赵希梅   发布日期: 2023年08月01日   来源: 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
高达1500摄氏度窑炉融化的液体流向108块漏板,通红的漏板下,一张烤的通红的脸正紧紧盯着流淌出的细细“银丝”,丝毫不顾滚滚而下的汗水。他就是山东玻纤八线窑炉产品车间主任朱启伟。

图片1

(漏板下正在工作的朱启伟)

受命于困难时刻奉命于关键岗位

2018年,山东玻纤在淄博沂源的卓意公司八线智能化、数字化生产线顺利点火投产。投产时临近春节,人员紧张、人心浮动,工作千头万绪,生产状况十分不稳定。时间紧、任务重。山东玻纤党委决定调用时任二线窑炉车间主任朱启伟去打这场“硬仗”。当时的朱启伟家在沂水县,两个孩子都非常年幼,接到调令的朱启伟没有丝毫犹豫,在妻子不解的目光中,毅然奔赴距家100公里的沂源县。
八线是山东玻纤建立的第一个智能化、数字化生产线。彼时,车间绝大部分是老线员工,在面对全新的智能化生产线时,都犯起了难——产量如何提高?功效如何提升?各人的计件工资如何计量?种种困难都摆在了朱启伟的面前。大家看着他,方向在哪?该怎么干?如何干好?朱启伟顿时感到肩上的责任异常沉重。
面对全新的智能化设备,他深知,要想干好这份工作,就必须先“充电”。他一方面从车间内部下手,带领车间所有职工试设备、学操作、开展实践,另一方面从职工思想下手,引导大家转变思想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每个人都快速地适应了新的生产线。
“困难肯定是困难,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,既然我在这个岗位上,我就要干好这项工作。”为了争分夺秒赶产能,朱启伟每天都在观察漏板温度、调试机器。“面对达产压力,作为车间主任,我必须更加主动想尽办法,提高效率。”
在他的带领下,车间全体人员克服重重困难,最终成功达产达效,率先实现智能化、数字化生产,顺利完成了山东玻纤第一条数字化运营车间的各项攻坚任务。他也多次荣获“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

善于破旧立新开展技术创新

在玻璃纤维生产中,浸润剂影响着产品的断丝率与飞丝率,作用十分重要,配方更是行业机密,配比不好的浸润剂根本无法用于生产。2021年6月,各类原料价格大幅上涨,主要原料价格较去年已经翻番,迫切需要在生产和成本上寻求突破口。朱启伟带队对生产环节进行全面排查,发现浸润剂使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他迅速组织攻关团队,采取“头脑风暴”的方式,全系统、全过程、全时段进行横向、纵向、历史的对比分析,提出问题、改进思路和方法,并结合对OC的生产调研,对浸润剂配方进行调整,实现了浸润剂利用率由原来的70%提升到80%,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100万元左右。

图片2

(朱启伟正与员工开展技术攻关)

“这是一项十分困难的技术攻关,是我们公司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。”山东玻纤相关负责人介绍着。
与此同时,他结合车间实际,抓好生产过程控制,从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入手,不断进行探索,并对生产过程中不重视产品质量问题进行严格考核,对保质保量工作进行奖励……正是因为他对工作的热情与热爱,推动产品整体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。

坚守初心使命助力安全高效发展

“安全是基础,没了安全,一切都是零。”这是朱启伟常说的一句话。在做好生产工作的同时,他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,为山东玻纤持续安全高效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2022年夏季的一天,朱启伟正在车间进行日常巡查,发现制品车间一名职工作业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,他立即上前阻止。

“当时着急上岗,忘了戴安全帽和防护眼镜,多亏了朱大哥的提醒,现在想想真是后怕。”由于朱启伟常年驻扎生产一线,帮助、指导职工,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朱大哥。

图片3

(朱启伟正在进行日常巡检)

与此同时,为了优化安全管理制度,他积极访问技术人员、请教一线职工、制定了符合车间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方法,同时本着“公开、公平、公正”的态度,以事实为依据,建立了公正透明的安全奖罚考核制度。
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一颗忠于企业、默默奉献的心,一种敢于担当、舍我其谁的责任,一股不怕困难、勇攀高峰的志气,一腔勇往直前、再立新功的追求,这便是我们眼中的朱启伟,用朴实无华、踏实进取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担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