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山东玻纤紧扣党建引领生产经营主线,通过红色教育铸魂、领导干部带头、党员攻坚在前,构建起“三位一体”的生动实践格局,切实将党的组织力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、竞争力和凝聚力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和澎湃动能。


“透过展柜里锈迹斑斑的步枪和磨损严重的草鞋,我仿佛听到了当年震天的冲锋号角。革命先辈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夺取胜利,真的太不容易了!”近日,在庄严肃穆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内,山东玻纤青年党员张丽感慨。这一幕,正是山东玻纤构建常态化红色教育链条上的生动一环。

(红色教育现场)
山东玻纤党委深挖本地及周边红色资源,精心设计“沉浸式”学习路线。今年以来,该公司已组织多批次党员干部赴革命旧址、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,将红色课堂搬到历史发生地。
“此次教育,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条件的艰苦和先辈们的韧劲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遇到技术难题或者生产瓶颈,不能绕着走,得多花点心思研究,就像他们当年攻克难关一样。”党员赵成旭说。
同时,他们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,依托“学习强国”平台、微信公众号等推送“红色故事”,并通过主题党日、专题研讨深化学习感悟,引导党员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汲取信仰力量,筑牢“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的思想根基。


“同志们,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需要我们以身作则、真抓实干,必须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,不仅仅要体现在文件传达上,更要体现在我们深入一线、服务职工、破解难题的务实作风上。”近日,在山东玻纤二号生产线会议室内,该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张善俊正围绕“作风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”主题,为一线党员和骨干职工讲授党课。在山东玻纤,领导干部带头深入最基层讲党课、解难题,已成为一种常态。

(讲党课现场)
党课中不仅有政策理论,更结合车间实际,剖析廉洁风险点,强调安全生产责任,鼓励技术革新。这种“车间里的党课”,把抽象的理论要求具象化,将理论知识与一线实践无缝对接,持续激发职工将廉洁自律、担当作为融入日常岗位工作的自觉性,真正把“讲政治、守规矩”的要求落实到了车间机台旁。
山东玻纤党委持续落实“一线工作法”,将党课讲在一线、问题发现在一线、矛盾化解在一线、成效检验在一线。通过这种下沉式、结合式的党课教育,不仅强化了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和担当精神,更直接推动了实际问题的解决,有效推动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。


“成了!漏粉率下降了80%以上!”在原料预处理车间,看着改造后平稳运行、粉尘锐减的新设备,“红色攻坚队”技术骨干赵艳平兴奋地挥了挥拳头。前不久,这个工段还饱受物料输送环境差、维护强度大的困扰。
面对这个问题,赵艳平迅速集结了跨部门的党员技术骨干成立攻坚小组。他们扎根现场,反复观察、测量、试验,大胆提出并实施了“底部清扫装置升级+毛刷条辅助”的改造方案。

(针对生产现场问题进行分析记录)
方案实施过程中,党员们主动加班加点,克服了空间狭窄、改造风险高等困难,最终成功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。该项目不仅显著改善了工作环境,还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。像这样由党员骨干领衔、瞄准生产痛点精准发力的“红色攻坚队”,在山东玻纤各条战线比比皆是,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,“人人关注问题、个个参与创新”的氛围日益浓厚,成为驱动技术升级和降本增效的强劲引擎。
今年以来,类似的党员领衔“小改小革”、“金点子”项目已累计实施30余项,多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,为企业降本增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“红色动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