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再检查一遍锅炉炉膛的结焦情况,把汽轮机转子间隙的测量数据再核对一次,供暖‘大考’要的就是零差错!”10月下旬,在山东玻纤沂水热电厂的检修车间里,党员骨干检修组组长刘同宝戴着安全帽,手里攥着检修记录表,声音透过嘈杂的设备运转声清晰传来。随着供暖季日益临近,这里的检修声、调试声、研讨声交织成一曲紧张有序的“供暖备战曲”,全体职工以“早部署、早行动、早落实”的姿态,筑牢千家万户的温暖防线。
党员带头“拉网查”:给核心设备做“全身体检”
“供暖系统的‘心脏’要是出问题,再急也难救。咱们提前把设备隐患揪出来,老百姓的暖气才能稳当。”刘同宝从事供暖设备检修已有15年,深知核心设备稳定对供暖的关键作用。早在9月初,沂水热电厂就成立了由党员骨干牵头的检修小组,刘同宝主动请缨担任组长,带着团队制定了涵盖3大系统、28台关键设备的专项检修方案。

(检修现场)
在锅炉车间,检修人员搭着脚手架钻进炉膛,用内窥镜仔细检查管壁磨损情况;汽轮机旁,技术员拿着塞尺反复测量转子间隙,确保数值精准到0.01毫米;供暖泵房里,大家拆开每台水泵的密封件,逐一排查老化隐患……
“你看这台循环水泵的轴承,磨损已经接近临界值,要是等到供暖时再发现,至少要停供4小时更换。”李东进指着刚拆下来的零件说,截至10月底,他们已完成3轮“拉网式”排查,整改锅炉漏风、水泵异响等隐患19处,给所有核心设备贴上了“合格标签”。
实战演练“磨技能”:把应急方案练到“条件反射”
“报告班长!模拟汽轮机出现水冲击迹象,蒸汽温度骤降10℃!”“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流程,关闭主蒸汽阀门,开启疏水阀降压!”10月25日,沂水热电厂运行车间内,一场突发情况应急演练正在紧张进行。运行班长韩旭盯着监控屏幕,沉着下达指令,班组人员分工协作,仅用8分钟就完成了整套处置流程。
“供暖期间负荷波动大,突发情况容不得半点迟疑,必须把演练练到形成肌肉记忆。”韩旭介绍,进入四季度以来,运行班组已开展8轮次模拟启停演练,从不同室外温度下的机组启动速率控制,到不同负荷下的蒸汽压力调节,每个操作细节都反复打磨。
针对往年供暖中出现的负荷骤变、管道堵塞等问题,他们还优化了《供暖运行调整方案》,制定出《汽轮机运行参数控制标准》,明确不同低温环境对应的蒸汽压力、转速范围,为精准调控提供“说明书”。
师徒结对“传帮带”:让技能传承暖人心
“姚师傅,系统显示的这个压力波动,是不是和疏水阀开度有关?”下班后的培训室里,23岁的年轻职工孙凡拿着监控截图,向师傅姚永江请教。一旁的黑板上,写满了“汽轮机冬季维护要点”“供暖管网压力调控技巧”等知识点,这是热电厂“师徒结对”帮扶活动的日常场景。

(师徒一起工作中)
“供暖是技术活,也是良心活,老经验要传下去,新技能也要学进来。”姚永江是厂里的老运行工,有20年供暖经验,他带着孙凡从最基础的参数认读学起,手把手教冬季汽轮机维护技巧;而孙凡则发挥年轻职工的优势,给师傅讲解数字化监控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,帮班组优化了监控预警参数设置。
除了师徒结对,热电厂还每周开展专业知识培训,邀请技术骨干讲解最新安全规范和运行技术。“之前总觉得参数在范围内就行,听了培训才知道,不同时段的调控策略还要结合居民用暖习惯调整。”姚永江说,现在他不仅能独立处理常见问题,还能通过监控数据预判设备运行趋势。
“每一个操作按钮都连着群众的暖气管,我们多一分细心,老百姓就多一分温暖。”姚永江擦拭着刚检修完的设备,远处的夕阳透过车间窗户洒进来,照在“保供暖稳民生”的横幅上。